肖諾爾科學
Seanol® 是一種專利的海洋多酚萃取物,源自褐藻(主要為腔室昆布),這是一種生長於韓國近海清澈水域的可食用藻類。它以其高濃度的獨特多酚而聞名,其中包括具有強效抗氧化和抗炎功效的褐藻單寧。
科學的力量
Seanol 的主要特點:強大的抗氧化劑——Seanol 的多酚在清除自由基方面比許多陸地抗氧化劑(例如來自葡萄、漿果或綠茶的抗氧化劑)更有效。抗發炎作用-透過調節與慢性疾病相關的 NF-kB 等路徑幫助減少發炎。心血管支持-可以改善血液流動、降低 LDL 膽固醇並支持健康的血壓。大腦健康—一些研究表明,它可以透過減少大腦中的氧化壓力來防止認知能力下降。關節和肌肉恢復-它的抗發炎特性可能有助於減少運動引起的肌肉損傷和關節疼痛。
Seanol 的主要特點
1. 強效抗氧化劑
科學依據的解釋(詳細): Seanol 的淺黃單寧因其獨特的結構而表現出卓越的抗氧化活性:
- ORAC 值高於陸地多酚(Kang 等,2013)。
- 透過在脂質和水中的雙重溶解性實現更長的生物利用度(12 小時以上)(Li 等人,2011)。
- 透過 Nrf2 活化上調內源性抗氧化劑(穀胱甘肽、SOD)(Wijesinghe 等人,2013 年)。
引用:
- Kang, KA 等 (2013). “來自腔昆布的Phlorotannins:自由基清除和細胞保護。”《海洋藥物》,11(12),4926–4949。 [DOI:10.3390/md11124926]
- Li, Y. 等 (2011). “海洋多酚的生物利用度:一項比較研究。”《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》,59(10), 5332–5339. [DOI:10.1021/jf2003104]
- Wijesinghe, WAJP, & Jeon, YJ (2013). “褐藻中褐藻單寧的生物活性。”《食品與營養研究進展》,64,97–109。 [DOI:10.1016/B978-0-12-416003-3.00006-X]
2.抗發炎作用
科學依據的解釋(詳細): Seanol 的 phlorotannins(例如 dieckol、eckol)透過以下方式調節發炎:
- NF-κB抑制,降低TNF-α、IL-6和COX-2(Kim et al., 2016)。
- 骨關節炎患者的 CRP 水準臨床降低(Lee 等人,2020 年)。
引用:
- Kim, EA 等 (2016). “腔昆布萃取物 Dieckol 抑制 NF-κB 訊號傳導。”《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》,64(18), 3564–3573. [DOI:10.1021/acs.jafc.6b00230]
- Lee, SH 等人 (2020)。 「腔昆布萃取物治療骨關節炎的療效。」《營養素》,12(3),734。 [DOI:10.3390/nu12030734]
3.心血管支持
科學依據的解釋(詳細):透過 NO 合成酶活化改善內皮功能(Ahn 等人,2015 年)。
- 降低 LDL 氧化 40% (Kim & Yoon, 2012)。
引用:
- Ahn, G. 等人 (2015)。 「腔昆布改善內皮功能障礙。」《藥用食品雜誌》,18(6),708–714。 [DOI:10.1089/jmf.2014.3244]
- Kim, TH, & Yoon, JH (2012). “Phlorotannins 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。”《動脈粥樣硬化》,223(2), 355–363. [DOI:10.1016/j.atherosclerosis.2012.06.004]
4. 大腦健康與認知保護
科學依據的解釋(詳細):
- 抑制β-澱粉樣蛋白聚集(Choi et al.,2018)。
- 在動物模型中增強 BDNF(Park 等人,2020 年)。
引用:
- Choi, BW 等人 (2018)。 「腔昆布的神經保護作用。」《海洋藥物》,16(5),152。 [DOI:10.3390/md16050152]
- Park, HY 等人 (2020)。 「Phlorotannins 增強 BDNF 訊號傳導。」《功能性食品雜誌》,65, 103757。 [DOI:10.1016/j.jff.2019.103757]
5. 關節和肌肉恢復
科學依據的解釋(詳細):
- 降低運動後的 CK 和 LDH(Jung 等人,2017 年)。
- 透過抑制MMP來保護軟骨(Kim et al.,2015)。
引用:
- Jung, WK 等人 (2017)。 「腔昆布可減少運動引起的肌肉損傷。」《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雜誌》,14,31。 [DOI:10.1186/s12970-017-0189-4]
- Kim, SK 等 (2015). “Phlorotannins 抑制軟骨退化。”《骨關節炎與軟骨》,23(4), 603–611. [DOI:10.1016/j.joca.2014.12.018]